略谈潮州歌册

陈北溪潮州歌册是潮州民间文学的主要体裁之一。潮州歌册属于南方弹词的范畴(南方弹词包括广府地区的木鱼书,苏州评弹,福州弹词等),有其鲜明的表现特点。如果说,苏州评弹以江南文人清雅流畅的行文,配以琶琶或其它弦乐器的弹奏,曲艺表演性较为突出,好比文艺厅堂中的一盘“上桌菜”,要“品尝”时需上茶楼、花点费用,...

叶灵凤说陈三磨镜

杨树彬叶灵凤(1905—1975)是现代作家和藏书家,“五四”时期参加过现代新文学团体创造社,自谓是“创造社小伙计”。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写小说,编《幻洲》半月刊并亲自插图。抗日战争爆发,他经广州到香港,在香港一住三十年,长期编辑《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88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过他三卷《读书随笔...

近代琵琶名家谈

徐光华潮汕近代之琵琶高手,要算潮州洪沛臣先生了。洪沛臣先生是外省人,后随家迁至潮州。洪先生出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卒于民国五年(1916)。向以买卖玉器、古玩为业。清末时在潮州城义安路开设“洪日盛”古董店。因他从小酷爱音乐,遂在早年投拜潮汕琵琶高手李三老、黄月卿为师,专学琵琶、古筝。因洪沛臣先...

潮剧《韩愈治潮》:历史名人的当代演绎

▲《韩愈治潮》剧照 演绎韩愈新风新秀承担主角韩山情长,韩水悠悠,如今的韩江两岸,绿草茵茵,江中不时还有游泳爱好者来回畅游。古时的恶溪,今天的旅游胜地,其中的转变,让人不由怀念起唐代那位先贤——韩愈。为了纪念这位历史名人,我市决心打造一部以韩愈为题材的大型潮剧,在感恩韩愈的同时,以古为镜,为社会传播正...

半生“许”潮剧“淑婉”香梨园

▲许淑婉在“从艺五十周年”演出晚会上▲许淑婉近照 庄园 摄▲《三请樊梨花》之樊梨花▲《莫愁女》之老太君 洪钟 摄▲《老少配》之柳雪梅▲《八仙闹海》之蚶姑▲《小刀会》之周秀英▲《假王真后》之皇后▲《金枝玉叶》之尉迟燕娘▲《徐策救孤》之薛猛妻生于1946年的许淑婉,13岁进入正天香潮剧团学习,扮演《撞马...

二十世纪初期的新加坡潮剧

□陈星南根据清朝官员李锺钰的记载,1887年新加坡的小坡已经有潮剧演出。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社会动乱,时东南亚待开发,沿海华人渡海南移,潮剧团亦一班一班随船而至。十九世纪末,首班抵新加坡是老赛永丰班,跟着有老荣和兴、老玉楼春、老万梨春、老赛桃源。从1910年到1925年,相继而来的有老一天香、老一枝...

新时代文明实践|官塘镇顶乡村:提升乡村文化空间点亮多彩文化生活

“我每天得空了就来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天、唱唱曲。”“这里不仅可以阅读,也可以打球,感觉生活越来越丰富了。”……走进湘桥区官塘镇顶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的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种类型的书籍,个别村民正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图书;休息区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球友们站在乒乓球桌两侧,挥拍上阵,切磋...

官塘镇顶乡村: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近年来,湘桥区官塘镇顶乡村以营造乡村文化氛围、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为目标,整合村里土地资源,开展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顶乡村的榕树公园里,十棵高大粗壮、形态各异的百年榕树被绿道串联起来,形成一处独特而静谧的景观。树下还设置了凉亭、儿童娱乐设施、石桌石椅等,从...

“寻美高质量发展之路——潮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画、摄影、视频作品展”开幕

金秋九月,黄壤遍覆,尽显丰饶之景。9月3日上午,由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潮州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潮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潮州美术馆(潮州画院、潮州文学院)承办,潮州市书法家协会、潮州市美术家协会、潮州市摄影家协会协办的“寻美高质量发展之路——潮州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书法、美术、摄...

湘桥劲吹文明风,助力“百千万工程”

乡村兴则国家兴。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文化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附加值,而是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湘桥区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利用乡村空间“小阵地”释放精神文明“大能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建设“小阵地”筑“湘”村文化新高地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