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潮州文化 > 正文内容

“担溪头”

□ 张南山

小时候,每当我懒惰、贪玩而没完成扫地和洗菜的家务时,奶奶就一边批评一边忆苦:“我十岁就跟母亲去担溪头,每次担半块豆饼,四十斤大秤。”我玩我的,把奶奶的话当成耳边风。

溪头,望文生义即溪之源头,其实不然,黄冈河在饶平境内发源,在饶平境内出海,溪头此地仍只是河流中部。昔年,溪头是饶平县境内货物运输水陆转换的中转站,下游货物至此卸船后肩挑北上饶城各商行,有的再转运高陂、大埔、樟树等地;上游货物肩挑至此装船顺流而下,史称溪头埠,挑夫来往作业,俗称担溪头。

广义说,溪头是一个行政村,包含溪头、内曹和大山三个自然村;狭义来说,溪头只是一个自然村,即主村而已。溪头还有新老之分,老溪头已经淹没在万顷碧波中,新溪头离汤溪副坝十公里,离三饶楼六公里。相当长时间内,因担溪头行业的存在,至三饶这段路尽是挑夫的身影和汗水。溪头和三饶地域只一山之隔,同说潮州方言,口音及用词却有了区别。交谈时,若问溪头人“做仔”(意思是如何),回答则是“做孙”,闹出不少笑话。省道从村前涉水而行,截出一个小湖。溪头老屋坐西向东,近景乃绿水世界,盆景似的青山点缀其中;远眺是尖峰山,日出的地方,早晨一幅画,傍晚一张图,或光芒四射,或金色余晖。新村坐北朝南,门口一小湖,对面有山挡住眼光。

溪头也是水库移民村,1958年建水库时村民均外迁,1960年移回老家上方山坡重建家园,溪头有黄、吕、曹三姓,内曹有曹、黄、林三姓,大山住的是陈姓,村民于明清时期迁此定居。

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饶平知县阳宏组织民工开凿溪头至溪口河道乱石,疏通水道,历时二个月,从此,黄冈船只可直达溪头。后人称该河段为“阳公溪”,以其纪念。由周瑛撰《阳公溪碑记》立于溪头埠,碑文载入《潮州府志》。三饶至溪头河段,因河道险峻,乱石纵横,无法开展水路运输,溪头中转埠场,一时热闹兴盛,木船、竹排上忙忙碌碌,码头人来人往,店铺应运而生。担溪头一次所得工钱,少则买三五斤大米,多则买七八斤大米。在那艰难年代,担溪头确实也是老百姓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谋生职业。相当长时间,这里的老百姓,不管如何翻来覆去,心中只剩下“活着”二字。

担溪头和客区的“担高陂”一样,戴上竹笠,腰缠浴巾,肩负重担,努力前行。所需工具为扁担、竹筐、八落索、搭钩、竹槌、竹箩等简单工具,有男有女,或担、或杠、或抬,把物资送往目的地。运输工具看似简陋,细微处与普通的家伙却有差别。扁担是用大麻竹制成的,宽而扁,其弧线与肩膀吻合,不勒伤肩膀;两端用文火加工后,兀自翘起成钩,能稳稳地钩住竹篓不掉;前端套有柱绳,若要小歇,不必放下担子,只要将柱杖的柱钩对准柱绳,往地下一顿,让柱杖顶住扁担,尔后一手扶担一手扶杖,挪出身体即可歇息了。扁担兼有防身的功用,它横着拿是棍,侧握为刀,是担夫们惯用的贴身武器。担夫们的柱杖多由铁木、红木、楠木等特制。天空方露出鱼肚白,担夫们就担着木炭、茶叶、瓷器等从饶城出发,天也就在“嘿哟,嘿哟”的小调声中渐渐亮堂。返程便挑着食盐、咸鱼、豆饼等回饶城。

担溪头也衍生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文化,例如俗语“溪头钱使了(花光),存块溪头风”。这句俗语说的是挑夫赶早摸黑,为了家庭糊口度日,忍饥受饿,挣的钱花了,但最后落得风湿病。另外,还有一句警语为“欲去溪头,需问溪尾”。说的是有一个没有教养、不懂礼貌的后生仔,来到溪头问路,无尊称阿伯阿叔,遇老者劈头盖脸就问:“喂,溪头在地块(哪里)?”老者随答:“欲去溪头,需到溪尾去问。”后生仔信以为真,转身前往溪尾,殊不知溪头和溪尾两地相距足足有十公里。

1932年,汤溪至钱东段公路通车,漫漫古道的挑担人也就减少了;1958年建设汤溪水库,溪头作为埠头和码头的职能完全终结。可它在饶平的历史上留下弥足珍贵的一页,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大量物资在这里源源不断转运前线,为打败日寇做出了独特贡献。

1979年秋,有一天,我到溪头后山顶挑瓷土,累得我不想再去第二次,此时才知担溪头的艰难程度,同时佩服奶奶小时候的勇气和坚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担溪头岁月一去不复返,可担溪头的历史不会被遗忘,它不仅是人们怀旧的话题,还像一颗咸青梅,已经成为当今甜蜜生活的一种调剂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潮州信息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zyes.com/31009.html

““担溪头”” 的相关文章

潮州嵌瓷博物馆馆长卢芝高:让嵌瓷艺术发扬光大

近段时间来,有机会去广东省美术馆参观的人,一踏入该馆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个长12米、宽1.4米、高2米的潮州祠堂大屋顶被“搬进”了该馆大堂,整个屋顶装饰全部嵌瓷制作,屋顶中间是“双凤朝牡丹”,两旁“花鸟”为簇,屋顶前沿还有戏曲人物故事,整个屋顶色彩绚丽、风格独特。这一作品的创作者,正是国家级非...

铁枝木偶走进校园

前天,潮安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铁枝木偶走进金石中学,为学生们献演精彩剧目。据了解,这是由潮安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宣传文化服务团队”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首站。随后,该团队还将组织金石铁枝木偶、大吴泥塑与书画等方面人才,利用节假日时间,常年、定期开展送戏下乡和到校园开展技艺传承、培...

视点:潮州嵌瓷羊城大放异彩潮“非遗”传承的启示

 新闻视频:239&Id=777362  潮州嵌瓷羊城大放异彩 9月初,“卢芝高嵌瓷艺术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是潮州市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进入全省高雅艺术殿堂的一次尝试。此次展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它对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怎样的启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展览期间再次前往...

潮州非遗项目惊艳文博会

   记者日前从市文广新局获悉,我市组团参加第六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期间2件作品荣获“中华工艺美术精品奖”;6件作品获得“中华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奖”,其中金奖3件,铜奖3件。为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和文化产品的影响力,我市精心组织潮绣、潮州木雕、潮州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州麦秆剪贴画、枫溪手拉朱泥壶...

生肖紫砂茶壶“勇者马”夺得金奖

在上月初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由我市张瑞端与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春雷设计创作的紫砂壶作品“勇者马”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金奖,成为了很多工艺爱好者竞相收藏的一款作品。一块简单的紫砂泥如何变成这样一件精致完美的艺术品呢?这当然离不开创作者的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和反复修改了。...

钱东中学举行田径运动会

 12月8日,饶平县钱东中学在该校运动场举行2013年田径运动会,300多位运动员将参加高中组、初中组的1500米、1000米、800米、400米、200米、100米跑以及接力、跳高、实心球、跳远等项目比赛。图为开幕式场面。...